水泥粉磨工艺发展趋势及改造要点
水泥系由水泥熟料、混合材、石膏及其他材料(如助磨剂)共同或分别磨细而成的具有水硬性的微米级粉体。现代水泥粉磨技术新观点认为:好水泥是“磨”出来的。当今世界水泥粉磨技术已呈现多元化趋势,且粉磨设备也向大型化、低耗高效及自动化方向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泥粉磨机理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低效率球、煅研磨方式,而是逐步向高效节能的辊磨过渡。
就目前水泥粉磨工艺流程而言,有以下几种:即管磨机(开路或闭路)粉磨系统、立磨粉磨系统、筒辊磨粉磨系统及辊压机终粉磨系统等。粉磨过程电耗要占水泥总电耗的70%以上,粉磨工艺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影响水泥的产量、质量及生产成本,在水泥制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水泥粉磨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势纵观现代水泥粉磨工艺,绝大部分工艺流程仍以管磨机作为粉磨设备。目前,国内水泥管磨机设计直径已到椎5m左右,产量在150t/h以上。国际上已设计到椎5.8m以上的大型管磨机,用于粉磨水泥,台时产量达200t/h以上。管磨机的粉磨机理是利用筒体旋转过程中将能量传递给衬板,由衬板提升、抛落研磨体对磨内物料进行冲击破碎、研磨而完成粉磨作业。管磨机内所用的研磨体形状多为传统的圆球和柱状,圆球形研磨体对被磨物料以点接触方式进行冲击破碎,粉磨效率较低。尤其是当入磨物料粒度尺寸较大,易磨性差时,管磨机低效率、高电耗的矛盾更为突出。
为了改善粉磨作业条件,提高磨机系统产量、降低粉磨电耗,水泥工程技术人员从缩小入磨物料粒度入手,通过优化设计衬板工作表面形状、改变磨内各仓研磨体的提升,抛落轨迹以及采用助磨剂等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提高了磨机的生产效率。
水泥粉磨工艺中,除管磨机流程外,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德国问世的辊压机主要用于水泥生料和水泥熟料的预粉碎,即半终粉磨。辊压机的粉磨机理为料床粉碎,现阶段已由过去的半终粉磨引申过渡到用于水泥制备的终粉磨。被两只高压对辊挤压的物料产生大量的裂纹和细粉,显著改善了物料的易磨性。通过将挤压后的料饼打散分级分选后形成闭路循环,成品被选出,粗颗粒物料再入辊压机粉碎。辊压机系统的电耗虽低于管磨机粉磨系统,但采用辊压机终粉磨制得的水泥成品颗粒形貌呈多角形结构,标准稠度需水量增大,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工作性能不如管磨机粉磨的水泥好。
立磨由于其系统产量高、电耗低而被广泛应用于生料制备过程。目前,国际上已有采用立磨粉磨水泥(终粉磨)的报道。立磨的粉磨机理与辊压机有相似之处,均为料床粉碎。所不同的是,立磨磨辊对物料的接触方式是柱面与平面,而辊压机辊子与物料间的接触方式为柱面与柱面。此外,立磨自身不须另外设置选粉分级系统,而辊压机则必须单独设置,系统比立磨复杂。现阶段世界上大型立磨单产已在600t/h,这是管磨机和辊压机粉磨系统所不能比拟的。同时,立磨粉磨系统电耗明显低于辊压机系统。
水泥粉磨工艺改造要点1.大型管磨机的改造(椎4m以上)
当今水泥工业生产中,管磨机仍占粉磨设备的主导地位。如前所述,管磨机电能利用率低,粉磨电耗高于辊压机、立磨及筒辊磨系统。为了降低粉磨电耗,多数企业在管磨机前增设物料预处理工艺,通过预处理设备缩小入磨粒度,在大幅度提高磨机产量(30%~50%)的同时,显著降低粉磨系统电耗(20%~30%)及生产成本,提高水泥实物质量。以辊压机+打散分级+管磨机预处理粉磨系统(闭路)为例,粉磨新型干法窑熟料,电耗在28kWh/t~32kWh/t,比单独采用管磨机,不设置预处理工艺时的电耗要低8kWh/t~12kwh/t.由此可见,强化对入磨物料的预处理,才能使粉磨系统长期保持较高而稳定的粉磨效率及较低的粉磨电耗。同时,由于入磨物料粒度缩小,可优化设计磨内研磨体级配、降低研磨体平均尺寸,更有利于显著提高水泥的磨细程度(比表面积)和胶砂强度。
大型管磨机内部应采用提升、分级衬板、筛分装置、活化装置、研磨体防串装置。基于大型管磨机研磨体装载量多的缘故,为使系统能够长期保持稳产、高产,要求采用质量优良的硬质合金研磨体,如高、中铬合金材质(磨耗<50g/t、破损率<1.0%)。同时,磨内其他部位易损件,如衬板、隔仓板等,也宜选用与研磨体相同的材质与其配副,以获得最佳抗磨效果和良好的表面光洁度,为稳定系统产、质量创造条件。
为了提高出磨水泥的圆型度,部分企业在细磨仓内全部采用椎8mm~12mm的微形球,使用效果良好。大型管磨机有多个仓位,各仓内所用的研磨体规格不同,一般规律是自进料端向出料端各仓的研磨体规格逐渐缩小,以增强研磨体对物料的磨细功能。研磨体的填充率一般<32%,大多在26%~30%之间选取。
2.中小型水泥粉磨工艺的改造(椎4m以下)
对于中小型管磨机而言,无论是开路还是闭路粉磨系统,必须设置磨前物料预处理工艺。可选用的预处理方式有预破碎、预粉碎和预粉磨,3种预处理工艺中,以预粉磨(即采用短粗型棒磨或筒辊磨)技术效果最好,电耗低、长期运行可靠,经处理后的物料最大粒度均稳定在2mm以下,其中尚含有30%左右的成品。预处理工艺的设置,部分或全部取代了磨机粗磨仓的功能,相当于延长了磨机的细磨仓,更有利于提高长径比较小(L/D≈3)的中长磨或短磨的系统产量(30%~50%)、降低粉磨电耗(10%~30%)。现就采用预处理后的几种粉磨流程的改造进行探讨。
3.预处理开路高细磨系统众所周知,水泥成品中30μm以下颗粒所占比例决定胶砂强度的发挥,特征粒径16μm~24μm的含量越多越好。中小型磨机一般磨身较短,物料在磨内停留被粉磨的时间也短,完全依靠磨内研磨体对物料的破碎与粉磨,物料往往不易被磨细,导致成品中粗颗粒含量偏多,严重制约水泥水化活性的发挥。预处理工艺的设置对开路粉磨系统的增产、节电及提高水泥的磨细程度意义重大。
入磨物料经过预处理,磨机一仓的功能由预处理设备完成,磨内研磨体平均尺寸缩小,增强了对物料的细磨能力,水泥成品中30μm以下颗粒比例显著增加。
预处理开路高细磨工艺形成后,宜对磨内进行相应改造,安装筛分分级隔仓板,同时对细磨仓衬板进行活化处理,以充分激活微形研磨体的粉磨能量,显著提高水泥的磨细程度和胶凝活性。经开路工艺磨细后的水泥颗粒级配中某一粒径的含量相对集中,即通常所说的“窄级配水泥”。磨内隔仓板及出料篦板篦缝一般≤6mm.开路高细磨系统必须强化通风与收尘措施,磨内风速保持0.5m/s~0.8m/s,宜选择布袋收尘工艺。如果出现研磨体表面因静电吸附细物料而影响粉磨效率时,可考虑引入助磨剂解决,该工艺粉磨电耗一般在30kWh/t~33kWh/t. 4.预处理闭路粉磨工艺闭路粉磨工艺是在开路粉磨基础上通过增设高效选粉设备改造而成。闭路粉磨工艺最重要的技术环节是所选用的选粉机的分级精度一定要高(如选粉效率达85%以上)、性能稳定、长期运行可靠,否则难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该工艺最佳配置为:磨前预处理+磨内筛分+磨外高效选粉,可以避免闭路粉磨水泥颗粒级配变宽的现象,力求使特征粒径的粉体含量更多些,利于水泥水化活性及力学强度的进一步发挥。闭路粉磨系统电耗低于开路系统,一般为≤28kwh/t.山东建材学院研究人员曾对某厂椎2.2×6.5m闭路水泥磨系统采用预处理技术进行改造,入磨物料平均粒度由9.7mm降至5.3mm,同时优化设计磨内研磨体级配、调整两仓填充率、改进选粉机内部结构,适当降低系统循环负荷率。改造后,出磨水泥成品比表面积提高70%、3天抗压强度提高65%. 5.物料分别粉磨工艺物料分别粉磨工艺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水泥成品的胶凝活性,为大量利用高活性工业废渣,净化生态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经分别粉磨再“勾兑配制”的水泥,有更多的混合材掺量。同时由于熟料掺量减少,制得的水泥中不仅碱含量低,而且水化热也低,可显著提高混凝土制品的耐久性。
分别粉磨工艺制备的水泥颗粒级配更合理,强度增进率高,制造成本低,粉磨电耗居中,一般在40~50,是粉磨工艺发展和改造的方向之一。
作者: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水泥专业委员会 邹伟斌